Travel 旅遊文章
Articles
每一次的旅程,常在最不經意的時刻與自己的內在相遇、撞擊。不管你準備好了沒有,也許就在最渾沌不明之中看到自己的脆弱。然後,也讓我們看見了希望!
不丹 - 永續發展的環保理念~令人讚嘆
  • 發表日期2014/10/13

    不丹,是個位於喜馬拉雅山麓的小國,她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那沒有被污染的環境,藍天晶透、山谷澄碧,給肺腑和眼球的清新感覺,足以讓人切身體驗到不丹環保的成績。

    不丹雖是小國,但是她卻擁有超越所有大國的胸懷與遠見。在很多國家,不惜以污染環境、破壞生態與危害人命作​​​​為代價,不擇手段地追求GDP(國內生產總值)的形勢下,不丹則審時度世,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不丹將以GNH即國民幸福總值為國家的追求目標。這使得不丹在世界上脫穎而出,為人矚目!因為它成功地走了一條和世界主流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,這讓人印象最深、最受震撼。

 

72%森林覆蓋率砍一棵樹需要特別許可否則罰種10棵

  目前,不丹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72%以上,是南亞地區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。1995年,不丹國民議會規定,不丹森林覆蓋率至少應保留到60%。不丹林木品種多,品位高,木材蓄積量約6.7億立方米,但不丹沒有濫伐現象,而是適度科學合理開發。

 

 

  山民砍一棵樹需要特別許可,國有林區伐木必須經過嚴格審批。在首都廷布附近的三界岡,我們碰到一名叫幹金的中學生。他告訴我們,其父正在山裏砍樹。他們家有親人亡故,政府准許砍一棵樹做經幡豎杆,另外,還可以砍一些枯枝用於火葬。

  不丹農業部森林局年度預算至少占政府總預算10%的份額,政府還派不少官員遠赴耶魯大學進修森林學,不丹對森林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。不丹的第一部森林法是1969年頒佈的,那時對保護森林就有嚴格規定。根據森林法,任何人不許任意伐木,任意伐木者,將被罰種植10棵小樹。不丹政府還規定每年6月2日為全國植樹日,要求所有公民都參加植樹,綠化環境。

 

 

     令人佩服的是,儘管不丹經濟水準不高,而且一直以來,南亞其他鄰國木材市場的需求量很大,一些海外木材商多次提出高價收購不丹的木材,但不丹政府從不為之所動。廷萊局長稱,旺楚克國王多次對官員們強調,不丹的森林資源乃上天所賜,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生存。一旦破壞,將無法再生。不丹不能把發財的希望寄託在森林上。為滿足當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基礎建設所需木材,不丹每年還從鄰國進口。此外,廷萊局長還稱,即便是不丹人喜好的茶葉,不丹也從國外進口。這並非不丹的土壤條件不適合種茶,而是擔心一旦推廣茶葉種植技術,將會降低森林覆蓋。

 

 

無污染的水力發電 把水電站藏在地下

    不丹所有的能源,竟都來自無污染的水力發電,而如此龐大的天然資源得天獨厚,不丹人目前只用了僅僅5%,不丹政府於是把多餘的水電,賣給老是缺電的鄰居印度。

 

 

    保護環境並非意味著不要發展,不丹在制定整體發展戰略的時候,以國民幸福總值為目標,尋求環保和GDP增長的平衡,因為只有這樣的平衡,才能使不丹有永續發展的資源,讓國民有可持續的幸福。

    不丹的資源優勢主要有礦產、森林和水電,其中水電是可再生能源,因此水電被選為發展的中心支柱。開採森林和發展水電的重大區別在於,水電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,不能短期很快獲利。為了保護環境,不丹政府不僅選擇了發展水電,而且發展需要資金更多、興建週期更長『地下水電』,因為地上水電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庫,對環境會有一定影響,而地下水電站對環境的影響是最小的。

    不丹對環保的決心顯示在1986年一次的事件上,不丹當時拒絕了世界銀行一項修建攔河壩的水電專案援助,因為那會淹沒一片自然保護區。

  在不丹能看到輸送電力的高壓電塔,但看不到“高峽出平湖”的大水庫,因為水電站是藏在深深的地下。楚克哈是不丹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,挖掘了一條6.5公里長的地下涵洞,水流奔騰通過這個涵洞推動發電機。這個水電站1975年開始修建,1988年竣工。在上世紀70年代,不丹還處於非常貧困的階段,眼睜睜地看著可以很快可賣出換錢森林,人們卻自覺地勒緊褲帶不去砍伐,等涵洞慢慢挖好。

  不丹的經濟發展雖然前期較慢,但後頸很強,楚克哈水電站建成後,電力大部分出口,這讓政府收入增加了50%以上。此後,不丹又興建了另外3個大型水電站。出口電力使政府的收入有了更大增加,讓政府有更多財力提供免費的醫療和教育服務,使國民享受更多的幸福。

 

大街小巷十分乾淨垃圾桶裏沒垃圾

  清晨,一聲清脆的汽車喇叭聲在不丹首都廷布一街區響起。從旅館窗戶看下去,一輛漂亮的垃圾車停在門前。附近居民紛紛拿著自家的垃圾走過來,盛垃圾的工具有的是紙箱,有的是鐵桶,還有的是柳條筐。環衛工人將垃圾倒進車裏,車裏的滾筒滾動起來,將粉碎的垃圾送進車廂內。一些可回收的垃圾,如易開罐和玻璃瓶等則被分門別類裝到車載的編織袋裏。垃圾車挨家挨戶地走,一會就走到了街道的盡頭。

 

 

  在廷布,垃圾都是由流動垃圾車定時上門收集的。大街小巷十分乾淨,即使颳風,也沒有揚塵和垃圾亂飛。寫著『use me』的垃圾桶在路邊很常見,人們自覺地把垃圾分類放在不同的垃圾桶裏。為了環保,當地賓館飯店客房裏的垃圾筐從不套塑膠袋,儘管收拾起來會比較麻煩。

  小旅館經理夏爾瑪對筆者說,國家明令禁止商場和服務性場所使用塑膠袋。在商店購物,只能使用紙袋或布袋。如果發現哪個商店使用塑膠袋,要被重罰。

  筆者在街上看到,需要帶午飯上學的孩子們,每人手提一個編織筐,裏面放著保溫飯盒和水瓶。不丹首都的大街小巷基本看不到手提塑膠袋的人。

 不丹百姓的環保意識很強。大家自覺遵守國家規定,把環保看作每個人的責任。小事最能說明問題,走在不丹西部重鎮帕羅乾淨的街道上,筆者要扔廢紙,在一家商店門前找到一個垃圾桶,從垃圾桶進口朝裏看時發現非常乾淨,桶中竟然沒什麼垃圾,筆者在不丹的另外幾處都發現了類似的情況。垃圾桶的“容貌”也折射出該國公民的環保意識。

 

將首都廷布的公務用車全部換成不污染空氣的電動車

不丹首相策林·托傑和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卡洛斯·戈恩於2014221簽署協議,將首都廷布的公務用車全部換成電動車。

根據這項協議,廷布的政府公務車和出租車將全部使用日產電動車LEAF,以減少不丹這個位於喜馬拉雅山麓的王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。

首相托傑表示,不丹本身的條件,長期來看仍是推行電動車綠能政策的絕佳地點。

不丹地形多山,水力發電成本低廉,賣電給印度是主要的收入來源,而這項收入大多用於購買車輛行駛所需的汽油,因此發展電動車不僅符合不丹的能源結構,也能節省民眾與政府的購油開支,並減少對環境的汙染。

 

 

 

我要留言